皇上駕崩,允炆登基,改元建文,即建文帝。對于建文帝違背皇爺爺遺訓,一登基便削藩,在托孤大臣中,有兩人表示不滿。一個是徐輝祖,一個是鐵鉉。而蠢蠢欲動,興風作浪的是齊泰、黃子澄。鐵弦因此而被外放,明升實降。徐輝祖官職不變,卻已招致建文的猜忌。那么,隱藏最深的人是誰呢?
當徐輝祖反對建文帝做法時,一人向他連使眼色,示意其莫說話,終是欲言又止。對于建文的削藩決定,全程未發(fā)一言。此人便是李景隆。
為什么說李景隆是隱藏最深的人呢?
此前,人們認為李景隆少年得志,華而不實,特喜歡表現(xiàn)。然而在整個過程中,李景隆仿佛變了一個人,自建文登基之后,基本上是唯唯諾諾,不發(fā)表任何觀點,令人暗詫。對比鐵弦的剛直、徐輝祖的堅持、齊泰的陰狠、黃子澄的偏執(zhí),李景隆的一反常態(tài)尤其令人奇怪。那么,究竟哪個才是真實的李景隆呢?
李景隆此時的表現(xiàn),完全是一副聽之任之,不贊成,不反對,不建言的態(tài)度。
眾所周知,此時的李景隆承襲父親爵位,是曹國公,位極人臣。他十三歲便隨父出征,在軍中廣有聲望。一個有名有利有高位的人,他最先考慮的是什么呢?首先,是如何替李家守住這份基業(yè)。此其一。
再怎么賣力討好,建文還能給他什么?封王是不可能的,公爵已是最高等級。此其二。建文與眾藩王叔叔相爭,終歸是朱家人內(nèi)部之爭,誰當皇帝,他一樣做臣子。而且,究竟是燕王勝還是建文勝,形勢不明朗,得罪哪方,將來都會對李家不利。此其三。而這,便是李景隆一言不發(fā)的真相吧?由此,反映出李景隆才是隱藏最深的人。
不久,建文帝討伐燕王,命李景隆率兵五十萬出征,李景隆以五倍于燕軍兵力輸了兩陣便撤了回來。難道他真打不過燕軍?在他看來,剿滅燕軍,他將成為建文帝要對付的下一個吧?對于手握重兵且功高的武將,建文從來是不放心的。削藩是前車之鑒。無心戀戰(zhàn),才是李景隆的保全之策吧?
眾所周知,最后,燕王率軍奔襲京城,兵臨城下,第一個開城投降的便是李景隆。而這,是壓垮建文的最后一根稻草,建文帝一敗涂地。
由此足見,李景隆是隱藏最深的人。相比齊泰、黃子澄、鐵弦、徐輝祖等人,李景隆在建文朝位至公爵,在燕王獲勝后,因開城有功,受到褒獎,李家無虞。其余幾人,隨建文一并沉沒。
打來打去都是你們朱家人的事,誰輸誰贏與我何干?而這,是李景隆的出發(fā)點,亦是家天下的弊端使然吧?
- 大型全基因組分析揭示罕見致癌突變2022-04-25
- 用機器學習揭示全球中大地震破裂模式2022-04-25
- 筑夢蒼穹 中國航天勇攀科技高峰2022-04-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