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wǎng)8月27日訊(海峽網(wǎng)記者 李牧晨 王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也是紅軍長征出發(fā)九十周年。8月27日,為紀念紅軍長征出發(fā)90周年的“而今邁步從頭越——長征路上學黨史”網(wǎng)上主題宣傳福建線活動在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啟動?;顒佑芍醒刖W(wǎng)信辦網(wǎng)絡傳播局指導開展,福建省委網(wǎng)信辦、中國新聞網(wǎng)主辦,龍巖市委網(wǎng)信辦、三明市委網(wǎng)信辦和東南網(wǎng)承辦,長汀縣委宣傳部、寧化縣委宣傳部協(xié)辦,組織中央及地方網(wǎng)站采編骨干、高校師生等共同來到紅軍長征出發(fā)地,聆聽紅色故事、傳承長征精神,譜寫新時代長征畫卷。
27日上午,采訪調研團來到龍巖市長汀縣“紅軍長征第一村”——中復村,參觀走訪了長征出發(fā)地主題郵局、紅軍橋、紅軍街、觀壽公祠,以及松毛嶺戰(zhàn)斗烈士紀念碑等地。
長征出發(fā)地主題郵局。海峽網(wǎng)記者 李牧晨 攝
“家家無門板”見證軍民情深
中復村內,隨處可見紅色遺跡,見證了紅軍長征的艱辛歷程,也見證了老百姓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在村里,你總能看到幾戶人家的門板與門不吻合。“村里紅軍后代、義務講解員鐘鳴指著一間間門板左右不齊、長短參差的老屋介紹道:“1934年的松毛嶺阻擊戰(zhàn)中,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以7000余兵力抗擊國民黨4個師3.5萬余眾的進攻,浴血奮戰(zhàn),傷亡慘重。當時連運送傷員的擔架都不夠,許多村民紛紛拆下自家的大門、床板,大的拿來修筑戰(zhàn)壕,小的直接作為擔架運送傷員。后來這些門板或破損或丟失,很難成對找回了。”
中復村中門板參差不齊的老屋。海峽網(wǎng)記者 李牧晨 攝
“我們家的門板也是這樣的。”60歲的村民朱成鳳表示,20多年前自己嫁到中復村時,家家戶戶的門板都是大小不一的,聽當年的老人說,“老百姓只要見到紅軍都很開心,家里有什么就獻什么”。樸實的話語代表著最真摯的情感,用講解員鐘鳴的話說,“老百姓深深地懂得,中國共產(chǎn)黨是為老百姓的政黨,工農(nóng)紅軍是我們自己的隊伍,這就叫深入人心。”
“人有槍高,當紅軍去”感受赤子之心
沿著老屋旁的石板道一路前行,一座形似龍頭的木質廊橋映入眼簾,名為“接龍橋”。據(jù)講解員鐘鳴介紹,這座橋當年是紅軍的征兵處,也是黨和紅軍宣傳革命、蘇區(qū)干部為百姓排憂解難、紅軍醫(yī)生為貧苦大眾送醫(yī)送藥的重要場所,所以村民們又親切地把它稱為“紅軍橋”。
講解員鐘鳴展示“紅軍橋”上的“生命等高線”。海峽網(wǎng)記者 李牧晨 攝
走上廊橋,在前橋斑駁的柱子上,離地約1.5米的刻痕清晰可見,這是當年一把上了刺刀的步槍高度。“那時候紅軍征兵,達到這個高度的青年才可以參加紅軍。蘇區(qū)人民總是說:人有槍高,當紅軍去!”鐘鳴告訴記者,“可以想見當年那些年輕人想加入紅軍是多么的踴躍。最早時候這個標線是用筆畫的,很多白天量過身高不夠的孩子,晚上偷偷過來把這標線擦掉后改低了,然后第二天再去量就夠了。紅軍知道以后,就重新拿刀來刻標線,刻痕你總不能改了?很多孩子又想出新辦法,他們在草鞋里墊了很多稻草把自己墊高了,然后再把自己穿的大褲頭往下拉,這樣遮住自己的腳去量。他們千方百計、義無反顧就是為了能參加紅軍,明知此去兇多吉少,依然慷慨前行……人們就給這條刻線起了一個很悲壯的名字——生命等高線。“
“紅軍橋”上的標語:救國不分男女老幼。海峽網(wǎng)記者 李牧晨 攝
看著紅軍橋刻痕上方“救國不分男女老幼”八個大字,漫步走過“紅軍長征零公里處”觀壽公祠,彼時“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爭相當紅軍”的場景仿若重現(xiàn)。
觀壽公祠門前。海峽網(wǎng)記者 李牧晨 攝
“紅軍長征零公里處”,紅九軍團在此邁出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步。海峽網(wǎng)記者 李牧晨 攝
“他們都是真正的無名英雄”長征精神薪火相傳
在松毛嶺戰(zhàn)斗烈士紀念碑前,采訪團眾人列隊鞠躬致敬。1934年9月,國民黨為“圍剿”蘇區(qū),向中央蘇區(qū)東大門松毛嶺發(fā)起猛烈攻擊,為掩護中央紅軍戰(zhàn)略轉移,紅九軍團、紅二十四師和福建軍區(qū)在這里頑強阻擊國民黨東路軍的進攻,為紅軍長征贏得了寶貴的集結和轉移時間。據(jù)講解員鐘鳴說:“我們這個鎮(zhèn)里共有六七百個人跟隨著紅九軍團的主力部隊一起參加了長征,到達陜北后剩下11個人,而新中國建立以后回過故鄉(xiāng)的就只剩8位,很多犧牲的年輕人其實當時名字就沒留下,他們都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松毛嶺戰(zhàn)斗烈士紀念碑。海峽網(wǎng)記者 李牧晨 攝
站在松毛嶺遠眺,一片綠意盎然。海峽網(wǎng)記者 李牧晨 攝
觀壽公祠旁,前來研學的學子絡繹不絕。海峽網(wǎng)記者 李牧晨 攝
駐足碑前,聆聽紅軍先輩種種事跡的廈大學子吳淑敏感觸頗深,她告訴記者,她是一名新聞系學生,作為一名高校思政團的學生參加本次活動。“聽著作為紅軍后代的講解員一遍又一遍地講述這些故事,看著一波又一波來此研學的老師和同學,看著革命老村煥發(fā)又一春,我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因為我們身上也承擔著記錄歷史、傳承歷史的責任,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力量去傳承紅軍精神,讓更多的人去了解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情。”
接下來,采訪調研團還將走進長汀瞿秋白烈士紀念園、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福音醫(yī)院舊址、“紅軍躍過汀江”紅軍渡口等,隨后繼續(xù)前往寧化采訪調研。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專題要聞 頻道推薦
-
長征路上學黨史|長?。何羧占t土荒地 今朝糧果2024-08-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