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中新社福州11月14日電 題:南音繞海峽 閩臺非遺共傳承

作者 葉秋云

南音,作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已有上千年歷史,被稱為中國音樂的“活化石”。如今,千年南音在海峽兩岸回響,四海弦歌共鄉(xiāng)音。

在廈臺胞、南音項目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羅純禎說,懂得南音作曲規(guī)范,才知道每首曲的曲韻、撩拍、節(jié)奏,才能更好地詮釋每首曲子,真正創(chuàng)作出一首好南曲。

南音,又稱“弦管”“泉州南音”,在臺灣慣稱“南管”。據考證,明末鄭成功收復臺灣之際,南音就隨著閩南移民傳到臺灣,至今已有360余年,此后逐漸傳遍島內并發(fā)揚光大,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和精神紐帶。

“我在臺灣的時候是一名護士,因緣際會,就職的醫(yī)院組建了一個南音樂團,請卓圣翔老師來教南音,抱著學習中華傳統(tǒng)音樂的想法,我報了名,沒想到后來會在這個領域發(fā)展。”羅純禎講述與南音“半路結緣”的故事。

從明代開始,南音便一直在廈門翔安歐厝傳唱,400多年從未間斷。2018年底,臺灣資深南音大師卓圣翔成為歐厝“南音泥土計劃”的傳習老師之一,為歐厝和澳頭村民傳授南音技巧,培養(yǎng)弦樂新人,讓古老南音煥發(fā)新的生機。

“當初,受卓圣翔老師邀請參加‘南音泥土計劃’時,我還有些猶豫,因為南音原本只是我的業(yè)余愛好。”羅純禎說,跟著卓圣翔老師學習南音的十余年間,她也曾赴大陸參與南音交流活動,當時大陸對南音這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重視給她留下深刻印象。

對南音的熱愛和對大陸南音氛圍的向往,促使羅純禎2019年下定決心來到廈門。幾年間,卓圣翔、羅純禎等人為了更好地傳承南音而奔波,在廈門地區(qū)高校首開《邂逅南音》通識課程,在廈門小東山文殊殿開設南音公益課程等。2021年,羅純禎更是成為《世界“非遺”南音百課》傳承人示范教程傳承人團隊的一員,并擔任教學視頻南曲唱腔單元講師。

“閩南地區(qū)的南音氛圍還是挺不錯的,也有許多民間高手可以交流、學習。”目前在廈門,卓圣翔的另一位臺灣弟子林素梅也是南音項目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林素梅2006年定居廈門,她說,廈門是閩南文化的中心之一,越來越多人選擇來此發(fā)展,這有助于南音的推廣與交流。

“南音也需要數字化。”林素梅創(chuàng)辦“福建南音網”,將有關南音的樂理、樂譜、曲子、視頻、理論等系統(tǒng)分類后匯總到網站上,以便南音文化工作者更好地查找、儲存和完善資料。

如今,卓圣翔、羅純禎、林素梅三人攜手大陸好友共同致力于為廈門培養(yǎng)南音新秀,正如由羅純禎作詞的歌曲《閩臺非遺共傳承》中所寫,“同樣的話語,同樣的音調,講述著地方的精彩”,兩岸同胞在閩南地區(qū)續(xù)寫著非遺情緣。

浸潤南音70年,卓圣翔創(chuàng)作的南音曲目數以千計。年近八旬的他認為,對南音音樂的采集、整理、演奏、教學、創(chuàng)作、保存及推廣,已成為他的人生主線。近年來,他常奔波于廈門、泉州、福州等地,為《世界非遺南音曲庫》的錄制工作而忙碌著。

“有一點我比較擔憂,現在即便是南音學校也沒有開設作曲系或作曲班。”卓圣翔表示,在南音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因傳統(tǒng)曲牌無法準確描繪歌詞風格時,他也會自創(chuàng)新的曲牌,“但無論如何創(chuàng)新,依然要符合曲牌特點、遵循曲調規(guī)律”。

《南音作曲概論》一直都在卓圣翔的書籍出版計劃中。他坦言,希望將自己多年積累的創(chuàng)作經驗分享給后輩,提供一些借鑒。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前三季度規(guī)上輕工企業(yè)實現利潤超萬億元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