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舞臺燈光下,演員靜坐,輕抱琵琶,尚未開口,琴弦未動,旋律卻已悄然流轉。隨著“輕攏慢捻抹復挑”,樂聲如絲如縷般四散飄揚……此刻,你或許以為這是蘇州評彈,然而這卻是源自漳州的民間藝術瑰寶——錦歌。

漳州錦歌,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起源于唐朝。它在閩南民歌和民謠的基礎上,廣泛吸收了南曲和各種戲曲元素,最終在明代逐漸成型,成為福建省五大曲種之一。以漳州方言演唱的錦歌,擁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與泉州南音并稱為“閩南民間藝術姐妹花”。

作為漳州的文化瑰寶,錦歌以其獨特的唱詞和優(yōu)美的旋律講述了閩南的風俗人情、飲食文化和地理風貌。如今,錦歌不僅在漳州老城區(qū)薌城廣泛流傳,還擴展至廈門、晉江、臺灣及南洋華人聚居地,成為閩南文化的重要象征。

臺灣歌仔戲,這一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戲曲,發(fā)源于宜蘭縣,是閩南文化在臺灣的生動體現(xiàn)。它的形成源于福建漳州的錦歌,并融合了車鼓弄、采茶褒歌等地方曲藝元素,在20世紀20年代逐漸發(fā)展出“七字仔調”“倍士調”“大調”等獨特唱腔。

歌仔戲的旋律靈動多變,語言活潑生動。其傳統(tǒng)劇目多以民間故事和歷史傳說為主題,如《陳三五娘》、《山伯英臺》等,每一出戲都通過生動的情節(jié)和豐富的情感展現(xiàn)其獨特的魅力。演員們伴隨著賣仔弦、臺灣笛、月琴等樂器,將各種傳奇故事演繹得活靈活現(xiàn),仿佛讓人們置身于一個豐富多彩的戲劇世界。

漳州錦歌,如同悠揚的鄉(xiāng)間歌謠,承載著濃厚的閩南風情;而臺灣的歌仔戲,則是這一古老旋律在新大陸上的華麗轉身。錦歌與歌仔戲血脈相連,歌仔戲在臺灣的興盛,是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有力見證。它們不僅保存了各自地域的文化記憶,還在藝術上巧妙交融,成為連接兩岸人民心靈的彩色紐帶。

責任編輯:莊婷婷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漳州21家A級景區(qū)對臺灣“首來族”游客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