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興在水下考古 (張紅興 供圖)
宋元時期,泉州是“東方第一大港”,泉州灣曾經(jīng)船來船往,商賈如織。千百年來,泉州海域也留下了沉船、陶瓷、石件等許多的遺存。水下考古是為了揭開海底的神秘面紗,從水里“淘寶”。15年來,泉州市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張紅興一次次將沉睡在不同海域、不同年代的“寶貝”捧出水面。近日,他被評為泉州市第六屆道德模范(敬業(yè)奉獻類)。
□記者 廖培煌
危險相伴 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2000年,張紅興畢業(yè)于廈門大學考古專業(yè)。2004年,他參加了國家博物館在廣東陽江舉辦的水下考古第三期培訓班,成為全國為數(shù)不多的水下考古專業(yè)人員之一。
事實上,在“下水”之前,張紅興是泉州最早擁有考古領隊資質(zhì)的人員之一。他主持、參與泉州較大的考古調(diào)查、發(fā)掘項目30多個。2004年8月至11月,他參加了漳州東山明末清初鄭成功戰(zhàn)船水下考古,那是他第一次水下考古的經(jīng)歷。
水下考古聽起來酷,但安靜的海面下,步步兇險。
2008年的平潭海域水下沉船考古調(diào)查,張紅興和隊友潛到36米深的海底,分開一段距離作業(yè)。在礁石群附近,張紅興的潛水瓶被一條廢棄的繩子勾住,進退不得。他沒有慌張,一邊安靜地等待隊友發(fā)現(xiàn)異常,一邊做著最壞準備:脫掉潛水裝備,剪斷細繩,化解危險。5分鐘后,隊友發(fā)現(xiàn)異樣游了回來,用潛水刀割掉繩子,張紅興化險為夷。
海底風險無處不在,看起來“可愛無害”的海洋生物,卻有可能帶來危險。2010年一次水下考古,一只大水母細須吸附在張紅興呼吸器旁的臉頰上,出水后,他的臉頰和嘴唇腫得老高,直到一年后,被水母蜇過留下的黑痕才消去。
收獲不小 水下“足跡”遍布各地
有人以為,水下考古“玩”潛水,無非將海底、沉船里的東西撈上來。事實上,水下考古工作千頭萬緒,僅分工就有潛水組、調(diào)查組、文物組、物探組、出水文物保護組、水下繪圖組、攝影拼接組等。每次下水,相關(guān)人員要背著幾十公斤重的潛水設備——呼吸器、潛水服、面罩、壓鉛、腳蹼、潛水表和潛水刀等。
2018年西沙群島沉船遺址,遺址在水下兩三米的淺水區(qū),水下攝影每次拍到區(qū)域有限,只能分區(qū)拍再拼接。“一張完整的沉船圖,要用近千張照片拼接。”2008年,華光礁一號沉船水下考古,沉船在古代使用時就已補了6層的船側(cè)板,僅攝影從里到外,就花費大量時間。白天在水下,夜晚住船上,“50多天腳沒有沾陸地。”
15年水下考古,張紅興收獲不小:2004年東山鄭成功戰(zhàn)船、2005年平潭碗礁一號、2007年福建大練沉船、2008年莆田北土龜礁一號、2007-2008年西沙華光礁一號、2010年漳州半洋礁一號、2012年肯尼亞拉姆群島沉船、2015年西沙珊瑚島一號沉船、2015年丹東致遠艦沉船、2016年泉州海域水下考古調(diào)查……他的水下“足跡”,遍布西沙、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等海域。
文物更多是從陸地出土而來,水下考古則從最直接的角度、物件來豐富史料。水下考古,可能發(fā)現(xiàn)古船遺址、瓷器、香料、木頭、茶葉等,這些文物流逝在時光、沉淀在茫茫海底,“能參與其中發(fā)掘沉睡海洋的‘寶貝’,無比榮幸。”這位北方漢子,早已愛上不一般的水下考古。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第四屆“美麗惠安人”道德模范評選網(wǎng)絡投票正式啟動2019-11-27
- 惠安兩人榮獲“第六屆泉州市道德模范”稱號2019-11-14
- 47年,“護工哥哥”蔡春寶為殘疾弟弟擎起一片天2019-10-11
- 道德模范一家親 共祝祖國永昌盛2019-09-29
- 莆田一道德模范捐出慰問金 支持愛心助學公益事業(yè)2019-09-29
- 向上向善!聽聽于偉國唐登杰和道德模范們談了啥?2019-09-25
- 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頒獎儀式央視播出時間地址 德耀中華獲獎的都有誰2019-09-17
- 關(guān)于第六屆福州市道德模范(含提名獎)候選人的公示2019-07-16
- 寧德這些人擬被推薦為全國、全省道德模范2019-04-25
- 莆田于推薦全國和福建省道德模范候選名單的公示2019-04-16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孕婦臨產(chǎn)恰逢晚高峰! 滴滴司機、惠安交2019-12-02
-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 社會救援力量崛起“羅源方陣”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