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河北廊坊4月22日電 中新社記者 李茜
在河北一處以京劇李派藝術(shù)創(chuàng)始人李少春名字命名的劇場內(nèi),舞臺上方布置著仿古戲樓,觀眾席設(shè)有木太師椅、八仙桌,兩側(cè)繞以花梨圍廊。年近七旬的臺灣國光劇團首席坤生孫玉立站在舞臺上,以京劇《群英會》片段向京劇大師李少春以及此次參與京劇“切磋”的兩岸同胞致敬。
由京津冀三地黃埔軍校同學會和臺北市黃埔四海同心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黃埔情緣·共促發(fā)展——京津冀臺灣交流周”在此期間舉行。此次參訪團圍繞京津冀三地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傳承和發(fā)展方面的情況進行參訪。
孫玉立,8歲進入臺灣空軍大鵬劇校,師承京劇葉派創(chuàng)始人葉盛蘭的弟子馬榮利。雖然小時候練功很苦,但長大后孫玉立卻很感激師父給了自己一個“金飯碗”,這在她14歲開始登臺演出時就深刻感受到了,“那時常有探子出高價來挖人”。
孫玉立回憶,20世紀70、80年代左右,臺灣京劇昌盛時期最多的時候有20余個國劇團。孫玉立同一屆的學生中共有20個女孩子,畢業(yè)后除了表演京劇,還有進入影視行業(yè)和歌唱行業(yè),個個都有作為,比如在臺灣家喻戶曉的郭小莊和楊蓮英。
后來,因缺乏年輕受眾、經(jīng)費不足、劇本老套等問題,京劇在臺灣開始走下坡路,并不斷有劇團解散。“如今只剩一家國光劇團和一個專業(yè)國劇學校了。”無奈之下,孫玉立和一些老師常常自掏腰包貼錢傳承京劇。
“兩岸京劇一脈相承,而‘根’在大陸。”除了回大陸學習,孫玉立也隨劇團到大陸演出。她曾先后在長安大戲院演過《白蛇傳》,在梅蘭芳大劇院演過《四郎探母》。孫玉立將這看作是與京劇名家久違的“相遇”。
孫玉立的父母皆來自河北唐山,父親畢業(yè)于黃埔軍校五期。1949年,作為家中獨子的父親未向祖父母告別就去了臺灣。孫玉立小時候無法理解為什么每逢過年父親就會“發(fā)瘋”、看什么都不順眼。直到近些年,孫玉立回到大陸才懂得,那是父親在思念雙親。
孫玉立回憶稱,父親還在世時,兩岸還未“三通”。有次她去香港演出,買了兩瓶茅臺酒灌到洋酒瓶里偷偷帶回臺灣給父親喝。那一天,父親叫來隨他從大陸來的“鄉(xiāng)親”圍坐在一起,每人一小杯地分享了僅有的兩瓶茅臺酒。
孫玉立記憶里的那頓晚飯,就像過年,也像一場莊嚴的儀式。
孫玉立說,自己演繹過無數(shù)人生,所以看一些事情很透徹。“歷史是如此地相似和重復,縱觀歷史,誰人不想落葉歸根、認祖歸宗?”
后來,孫玉立的母親也回到大陸見了外婆一面,了卻心事后離世。
孫玉立表示,京劇的精髓是忠、孝、節(jié)、義,這不僅是中華兒女做人的準繩,也是中華文明的精髓所在。兩岸的傳統(tǒng)文化交流是必需的,兩岸同胞本就是一家,就好比一場“群英會”。“希望兩岸交流更多些,希望文化成為連結(jié)兩岸的和平鴿。”(完)
責任編輯:金林舒
- 臺媒:企業(yè)家峰會為兩岸關(guān)系開啟機會之窗2017-11-08
- 一臺灣旅行團在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遭持槍歹徒搶劫2017-11-07
- 福建非遺傳承人赴臺交流側(cè)記:茶香漆藝舞詠春2017-11-03
- 龐建國教授:臺灣的“天然獨”源于對大陸的無知2017-11-03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到臺灣促進兩岸文化交流2017-11-03
- 第十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將于3日開幕 首次舉辦人工智能圍棋邀請賽2017-11-01
- 1例1休“修法”擬改14休4 工商界支持、勞團批倒退2017-10-31
- “立委”黃國昌罷免案 臺“中選會”將公布審核結(jié)果2017-10-31
- 涉走私近5000萬元冰毒至東京 4臺民眾在日本被逮2017-10-31
- 報告顯示:2019年起臺灣出生人口恐比死亡人口少2017-10-31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岸情懷·子午名雕書畫藝術(shù)展”在北京舉行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